随着美豆逐渐临近关键生长期,当前天气成为影响豆系品种行情的最大因素,近期美国中西部不同区域或高温干热或雨水过多的天气对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威胁,豆类期货价格受其影响短期将易涨难跌,但放眼国内貌似却是另一番景象。
国内供应压力减小,大连豆粕等待破局
国内大豆进口量依然预期庞大,7月预估为923万吨,8月为810万吨。按照季节性规律,9月起大豆进口量才会逐渐减少。目前港口和油厂大豆库存均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由于局部地区豆粕已经出现胀库,上周油厂开机率降至51.36%,但仍然处于高位。
本周连盘豆粕继续反复震荡,天气决定走势,m1709在2800-2900区间内波动整理。现货跟盘调整,基差维持弱势,各方观望情绪浓,交投一般。
大豆集中到港压力逐渐缓解,叠加油厂豆粕胀库停机限产,本周油厂开机率继续下滑。库存止增转降,小幅回落,但仍处较高水平。
关于下阶段的豆粕走向,市场聚焦8月10日即将公布的USDA月度供需报告给出更多指引,这是本年度美国农业部首份基于田间考察对作物单产进行评估的报告。无论美豆单产如何调整,8月供需报告都将对CBOT美豆的短期走势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大连豆粕期价密切跟随外盘的背景下,该报告将定下连粕8月价格走势的主基调。
优良率不及预期,美豆单产或下调
美农业部最新公布的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7月30日当周,美豆优良率较前一周回升2%,为59%。主产区伊利诺伊州优良率跳涨7%达66%。天气持续干热的南达科他州大豆优良率也提高了2%,但该州作物依然面临严峻考验,优良率仅为25%。根据最新的干旱监控数据,南达科他州80%的区域处于不同程度的干旱中,其中15%极度干旱。
此前美豆优良率已经连续下降5周,与往年同期相比处于5年最低水平。但从美豆期货价格来看,市场对此反应并不强烈。因为在当前时间节点讨论美豆产量仍为时尚早,8月将出现的降雨或干热天气将对美豆的最终产量起决定作用。
过去20年间,有5年美豆的优良率在7月最后一周落至57%以下。2012年历史罕见的干旱令同期美豆优良率跌至31%,最终产量较USDA的预测低11%。2002年类似,最终产量比预估低4%。除此之外,美豆最终产量都比8月之前公布的趋势产量更高,8月降雨充足是对产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从专业杂志Farm Futures近几周公布的田间调查反馈来看,美国中西部产区玉米和大豆生长情况或许比市场预想的更差一点。虽然截至7月30日美豆优良率较前一周提高2个百分点,但此前连续5周作物优良率下滑,还是令市场担心8月美农业部报告或进一步下调美豆单产。
许多机构基于田间考察的结果,已经预测每英亩低于48蒲式耳。目前市场机构对8月报告中美豆单产的最低预期基本集中在每英亩46蒲式耳,农业咨询机构Stewart-Peterson的分析师更是给出了每英亩45蒲式耳的预测,并且表示届时美豆主力合约将会反弹至每蒲式耳11—11.5美元区间。
如果单产进一步下调,美豆价格大幅反弹可期,大连豆粕也将受到提振。
但如果单产并无变化甚至调高,大连豆粕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豆粕后市走向,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供应、需求、天气。
1、供应:目前国内豆粕现货供给压力仍存,但与此同时,下游饲料养殖企业库存偏低。随着远期大豆进口量下降,及油厂停限产范围扩大,国内豆粕供给压力将逐渐缓解。后期继续关注油厂开机及压力缓解情况。
2、需求:目前养殖业正在恢复,但恢复速度仍然较为缓慢,生猪存栏量维持相对低位。
因天气炎热,猪肉整体消费仍处于疲软局面,近期仔猪价格虽有下滑,但仍旧处于高位,养殖户补栏仍慎重。
生猪存栏一直偏低,且因高温,禽类养殖恢复情况不佳,目前国内养殖业恢复速度仍一般,终端需求不快,且近周期货市场频繁震荡令买家入市更加谨慎,目前大多以执行合同或随用随买为主。
按照惯例,春节前所需生猪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集中补栏,在8月中旬之前,国内豆粕需求仍有上升空间。
3、但是天气方面仍很关键:8月天气的不确定性使得美豆价格下跌空间有限。一旦天气异常,豆粕上涨空间仍然较大。
总之,目前天气炒作仍未结束,8月也为生长关键时间,豆粕价格上涨行情很容易得到天气、需求方面的配合,不排除豆粕价格仍有上涨机会。
但2017年9月后北半球大豆收获上市,若最终美豆没有出现实质性减产,美国大豆价格将再次下跌,而且有可能出现明显走低的情况,不排除跌回成本区的可能,而宏观层面美联储在下半年将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其对大宗商品亦或带来长期利空影响。